文/李佩莹
“生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在家庭内部,生育关乎家庭传承、延续与结构功能的完善。在国家层面,生育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人口质量,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这一重要议题,党和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设,致力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旨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生育水平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育龄人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方面,进一步指明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具体路径。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深刻关注和积极应对,更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来看,通过优化生育登记服务、加强母婴安全保障、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育风险,提高了生育质量。同时,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也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措施,有效缓解育龄人群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望未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细化政策具体内容,着力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比如,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育儿假制度,确保父母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提升家庭幸福感。同时,进一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家庭养育成本,让更多家庭“愿意生、养得起、养得好”。
此外,加强宣传引导,弘扬生育文化,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社区、学校、企业、媒体等各方都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关心支持生育、尊重女性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编:谭力彰
来源:新湘潭
-
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
“东山大讲堂”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
-
郭勇:筑牢安全防线 保障群众平安过节
-
郭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
-
郭勇督查中秋国庆假期重点工作:以扎实工作成效守护群众平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
-
校庆添彩!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